初夏的金沙縣,重巒疊嶂,郁郁蔥蔥。
走進該縣清池鎮普安村,苞谷地、枇杷林以及一行行整齊排列的易地搬遷安置房映入眼簾。細雨綿綿,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寬闊的柏油路在雨后顯得更加整潔明亮。
近年來,清池鎮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推動農旅融合向縱深發展。
在這里駐村的第一書記胡賦昆告訴記者,普安村的特色產業五星枇杷種植基地有500畝,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氣候優勢,這里的糯苞谷等農作物會比別處早熟大約半個月,普安村借助這一獨特的優勢,打“時間差”,吸引游客前來品嘗,實現利益最大化。
“娟孃農家樂”,是一座磚紅色的兩層小樓,坐落在一條小溪邊,被青山綠水環繞,顯得別有一番滋味。
聶娟是農家樂的老板娘,三十多歲,做事干凈利落。她告訴記者,開辦農家樂是第一次自主創業,原來她是村里的社保協管員,兩年前辭職后開始接觸農家樂。一開始還有些猶豫,后來聽到近幾年普安村的發展規劃,以及“貴金古”高速預計在明年通行(清池匝道口離她家才十來分鐘車程),聶娟堅定了發展信心。
當地柴火雞、烤魚、小龍蝦,加上糯苞谷、李子、桃子等農特產品,讓聶娟的農家樂備受游客青睞。按每桌400元的收入計算,除去成本,每個月都能收益七八千元。
聶娟告訴記者,由于游客量的增加,她正準備在小溪旁修建復古涼亭,提高農家樂的接待能力。
6月7日下午,記者來到茶園鎮沿河村,沿著柏油路順山而下,林間的鳥鳴聲不時傳來,放眼望去,青山綠水的沿河村讓人心曠神怡。
過去,在這里是一個沿河大壩,村民們在河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這里是一個集餐飲、旅游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點。
進入沿河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排列的現代化標準種植大棚。大棚占地面積112畝,種植有西瓜以及各種蔬菜,銷售到周邊各地,畝產收益1.7萬元左右。
水土優良、銷售不愁。沿河村西瓜基地負責人田應福說:“都是水果商自己上門采購。”
沿著河畔往前,涼亭中、草坪上,燒烤的、垂釣的游客隨處可見。
正給客人上菜的燒烤老板胡興庭說:“現在游客還不是最多的時候,等到周末,游客要比現在多上一倍。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過去的一個月里,有人過來玩了五次。”
胡興庭表示,他的燒烤餐飲所用的蔬菜、肉類等食材,都是周邊村民自種自養的,天然有機、綠色健康,這也是沿河村能吸引到眾多外地游客的原因之一。
現在沿河村有了這一特色的產業鏈,村民們的腰包也跟著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
家住巖孔街道大水社區的居民郭正前,推著一輛裝滿塑料瓶的三輪車走了過來,他說:“游客增多后,我每月收集塑料瓶也有五六百的收入。不僅如此,我現在還做一些清掃工作,老板每月會另付我一千元左右的工資。之前我需要在各個地方游走,現在有了固定的工作地點、固定的收入,生活也越來越好。”
現在的沿河村和普安村,不僅擁有豐富的農特產品,餐飲、住宿等產業發展也蒸蒸日上,成了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
為推動全市農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市農業農村局與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共同制定了《畢節市農業農村局?畢節市廣電旅游局關于推動農文旅融合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據了解,畢節市在發展休閑農業方面具有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條件,尤其在自然生態、民族文化、農特產品等方面優勢明顯。
農旅融合成為“三產”融合的“手段”之一,在融合的過程中,農民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到銷售,再到提供餐飲、民宿等服務的農家樂,創收“渠道”不斷增多,收入越來越高。
一批農旅融合示范點脫穎而出:百里杜鵑管理區被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黔西市洪水鎮解放村被命名為“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黔西市新仁鄉化屋村、納雍縣厙東關鄉陶營村、赫章縣興發鄉中營村被命名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畢節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豐富了全市特色旅游產品,還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經濟轉型、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擴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下一步,畢節將進一步推進休閑農業發展,加大農旅融合力度,加快農旅融合進度,持續開發特色民族文化資源,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拓展現代農業多種功能,發展休閑養生農業;推進景區點產業化開發,發展創意景觀農業;提高休閑農業建設水平,實施試點示范工程。
如今,隨著農特產品品質持續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多,全市群眾正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