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得江河茂潤滋養,總是人杰地靈,因歷史沉淀氤氳,自然韻味十足。思南,就是這樣一座讓游子魂牽夢縈,讓行客流連忘返的濱江山水園林之城。
清晨,烏江舞動著絢麗的朝霞,喚醒了沉睡的小城。河東河西、城南城北,人們抬頭望山、低頭瞰水,把綠水青山擁抱入懷、吸入腦海,神清氣爽地開始了一天或忙碌、或悠閑的工作和生活。
思南地處武陵山腹地,烏江流域的中心地帶,烏江干流縱貫 縣境78.13公里,形成一道天然迷人的風景線,把武陵山脈與大婁山脈分割開來,構成地溶地貌獨特的喀斯特地形。思南山城便在這烏江峽谷中應運而生,并在持續科學地建設與發展中不斷長大變美。
依山而建,讓思南呈階梯形,街道層疊遞進,房屋參差錯落。
繞水而居,讓思南狹長蜿蜒,河堤高大寬闊,堤岸商鋪云集。
近年來,思南作為環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創新區的重要支點之一,借著省市大力發展旅游業及承辦銅仁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 東風,加快具有山水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景區景點建設,現已形成烏江、石林、溫泉、歷史文化四張名片,力爭到2020年創建7個國家級旅游品牌,1個5A級景區,4個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其中獸王山山體公園、萬圣山森林公園、思南溫泉城、騰龍峽風景區、思唐古建筑群等都在思南主城區,在吸引廣大游客趨之若鶩之際,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更加美觀舒適的生活休閑環境。
當夜幕降臨,人們或登高獸王山公園,只見遠近三座烏江大橋橫跨烏江之上,兩岸燈火通明,各色霓虹閃耀,照映著烏江瀲滟無限。或漫步烏江河畔,只見大媽們歡快地跳起廣場舞,小孩們肆意地玩著文體設施,堤岸上夜市林立,人們三五成群,或觥籌交錯、或呢喃細語,一掃工作的勞累。而兩岸山影綽約,烏江沉靜婉約,與這鬧市天然交融,仿佛城在景中,人在畫中。
悠悠思南,浩浩烏江,水通巴蜀,地望瀟湘。遠古時代,思南先民便在這塊豐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早在上世紀中葉上溯一千多年,她就靠烏江黃金水道開始了與外界往來的文化交流。據史籍記載,東漢建安六年(201)白州牧劉璋,始置永寧縣。經歷代更迭,“思南”之稱始于元代,《黔史》載:“二田分據思州地,以其南為思南也。”從設永寧縣至今,思南已有1800多年的建制史。而從明永樂十一年(1413)建思南府到民國三年(1914)政府設思南縣至今,也有了近600年歷史。特別是明清時期,川鹽入黔,烏江航道上周楫往來,白帆相望,漁歌飛揚,思南更是商賈云集,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康熙年間,思南知府汪世印稱思南為“黔下游諸郡之冠”。雍正年間,貴州學政晏斯盛稱思南為“貴州明郡”。
千百年來,歷代思南人趟著烏江河水,踏過時間長流,演繹著多樣人生,積累了厚重的歷史人文。而今的思南,雖高速縱橫,高樓櫛比,這滿城的古韻卻在新風的襯托下更加熠熠生輝。
思南深厚歷史人文底蘊,從幾個關鍵詞便可窺見一斑。思唐古建筑群,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主要包括府文廟、萬壽宮、王爺廟、永祥寺、川主宮、周和順鹽號、曠繼勛烈士故居、安化古街道,他們是思南悠久歷史的重要實物見證和重要組成部分。府文廟,始建于明成化二十 二年(1486),貴州最大的文廟。烏江博物館,全國最早以江河命名的博物館,思南歷史解碼人汪育江年逾六十,先后兩次全程考察烏江,搜集整理豐富圖片和實物組建,為世人再現烏江流域變遷的前世今生。而保存完好的周和順鹽號至今低吟著陳釀百年的鹽道精神:“唯忠唯孝,克勤克儉”……思南名人,“貴州古代科舉教育之父”田秋,“南國躬行君子,中朝理學名臣”明朝著名理學家李渭,讓思南成為貴州乃至我國西南部最早開化的地方之一。曠繼勛,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肖次瞻,黔東早期中共地下黨組織主要創建人,用熱血捍衛民族的尊嚴,人民的幸福……現代仁人志士更是數不勝數。
思南百年名校,貴州首批省級重點中學、首批省級示范性高中思南中學,本科升學率、一本上線率屢創新高,建校以來培養了近五萬名畢業生,莘莘學子遍及世界各地,成為各條戰線的耀眼之才。創建于李渭“為仁堂”舊址的思南師范,幾經易名,時停時續,而今整體遷至銅仁川硐教育園區,升格為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源源不斷為山鄉學生送去溫暖園丁。
烏江特色地域,還演化了思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花燈戲、儺堂戲、甩神、耍龍燈,生動、神秘、喜慶,一直活躍山鄉。花甜粑、綠豆粉、牛肉干、酸魚,品相風味俱佳,讓人垂涎欲滴。龍鳳花燭、喜文化剪紙,唯美精致,常年受新婚燕爾的青睞。2006年,思南土家花燈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2008年,思南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而后又相繼被評為“美麗中國十佳旅游縣”“最美中國文化魅力·鄉村旅游目的地城市”“最美中國魅力休閑之城”。
人類的文明總是依傍著河流生息。時光飛逝,不話滄桑,不論風雨,只要烏江長流,思南山水人文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