癟米是侗鄉(xiāng)老少皆宜的食品,更是秋收前青年男女行歌坐月少不了的伴嘴零食。糯禾成熟到七八成,便從田中采摘回來,脫粒、炒焦,候冷再入石碓中舂去糠殼,簸凈。因未成熟飽滿,所以舂出的米粒是癟的,故稱癟米。癟米碧綠呈秧青色,顆粒分明,具有新禾谷的清香。抓一把投入口中,慢慢咀嚼,越吃香味越濃,雖存放數(shù)日也不會變質(zhì)或發(fā)硬。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家里很窮,出嫁時,正值青黃不接,無力辦酒飯款待情郎和女伴。左思右想,只好到自己的田里摘回未成熟的糯禾,用鍋炒熟,舂后簸出糠殼,不用再蒸再煮,已是香甜可口的吃食,用此來招待男女同伴。從此,不管有吃無吃,人人仿效,吃癟米成了侗族人民摘禾前的習(xí)俗。更成為侗族青年男女社交中的一種樂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