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分的貴州省黔南自治州貴定縣音寨村,依舊美麗如幻,田野充滿生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到寨頭的銀杏旁體驗秋日余味、徒步田邊觸摸大自然的脈搏、觀賞村寨獨特的布依族民居……
據了解,僅今年“十一”黃金周,音寨村接待41775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713萬元。音寨村旅游的紅紅火火,正是黔南鄉村旅游多年來加快轉型發展的縮影,更是黔南運用旅游扶貧的生動案例。
旅游,讓鄉村靚起來
幾年以前,荔波聯山灣還是一個典型少數民族貧困村。當年荔波茂蘭成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荔波縣委、縣政府作出“全縣大景區、旅游一盤棋”的戰略,號召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發展旅游。
聯山灣處在荔波黃金旅游線上。村民懷揣各自的“致富夢”,滿腔熱血地發展鄉村旅游,但因景區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服務水平低等問題,是坐在黃金旅游線沒有吃上“旅游飯”的典型。
為了尋求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聯山灣深入挖掘當地豐富的布依族民間文化,以原生態的鄉村生活習俗、農耕現狀、民居風貌等為旅游品牌特色,引導游客體驗布依族民族風情和鄉村田園風光。同時,通過狠抓宣傳報道和推廣推銷工作,不斷提升自身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豐富品牌魅力。
現在的聯山灣不僅是在全國具有名氣的布依族農家體驗旅游區,還作為大小七孔景區的“外花園”和荔波全縣大旅游景區的“前花臺”,成為荔波縣鄉村旅游的一塊金字招牌。
在黔南州眾多美麗村寨,聯山灣村的成功并非個案。
福泉市黃絲鎮江邊寨山清水秀,民風淳樸,處在貴陽至都勻、凱里高速路旁,距離貴陽、都勻、凱里等主要城市1個小時的車程。
江邊寨運用水利資源豐富和良好的區位優勢,以“農業休閑觀光”為發展思路,讓游客到村寨品地道田園蔬菜、體驗山水田園花。經過幾年的發展,江邊寨村民的收入每年成幾何倍數增長,富裕起來的村民,按照村里統一規劃,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聯山灣和江邊寨發展鄉村旅游的成功,源于黔南始終堅持以鄉村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活動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發展思路,打造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內涵豐富、產業完備、功能齊全的鄉村旅游示范基地,實現了鄉村旅游集鄉村觀光、鄉村生活體驗、鄉村民俗風情、鄉村文化互動為一體的旅游產業,村寨“靚”了起來。
旅游,讓產業聚起來
提起黔南鄉村旅游,人們不得不提起惠水的好花紅鄉。
曾經,很多人對它的印象是:這里有一首好聽的歌。而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里還有民族博物館、民族文化中心、民族風情園等復合型旅游活動項目,酒店、土特產店、布依族手工藝品店、民族酒吧、特色餐廳等。
“游客暢游好花紅鄉都能一次玩個痛快。”貴州好花紅旅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發展鄉村旅游,關鍵是突出文化內涵,讓游客來到這里都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氛圍,體驗不同的民俗風情,吃到地道的布依族美食。
在秉承做美做活田園風光、休閑度假、康體娛樂、特色美食、民俗旅游等為核心的休閑度假產業,著力把“好花紅千戶布依寨”打造為全省“鄉村旅游”精品工程的發展理念帶動下,至2014年,好花紅鄉已發展鄉村農家樂21戶,成立花卉苗木、精品蔬菜、時鮮水果、蓮藕種植、金錢橘等專業合作社56家,帶動2萬余人就業,年均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829元。
從貴定云霧鎮經都勻螺螄殼山再到惠水縣,海拔高、云霧繚繞、土層厚、土壤疏松濕潤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優越的地理環境使黔南長出了享譽海外的都勻毛尖茶。
從2013年起,一系列關于發展茶產業,實現“茶旅”融合的計劃在黔南州展開起來。一到周末許多人都紛紛前往茶園度假,富裕的農民辦農家樂,其他農民則種植蔬菜,整個農村的經濟因此活了起來。
除了農家樂,許多人也選擇在黔南州的茶園里來露營,黔南州還因此在8月31日舉辦了帳篷節,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參與,今年9月23日,中國茶文化博覽園建成并開館,古色故鄉的建筑風格得到了許多人贊美,黔南的“茶旅融合”也從此踏入了新里程。
如今的黔南,已形成了避暑型鄉村旅游,以少數民族文化村寨為代表的文化體驗型鄉村旅游,茶旅一體、水果采摘農事體驗型鄉村旅游,以農業產業園區為代表的休閑農莊型鄉村旅游,以城市近郊休閑游等多種鄉村旅游形態。鄉村旅游實現了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從示范到普及的蛻變,成為黔南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
旅游,讓村民富起來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一直都是黔南發展鄉村旅游永恒不變的主題。
黔南立足鄉村資源優勢,銜接好資源與市場,形成政府引導推動、市場主體開發、農民自主參與、部門協助配合“四位一體”的旅游扶貧綜合開發模式,探索出一條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的特色之路。
這樣的發展模式,不但激發了黔南鄉村旅游活力,更讓農民捧上了招財進寶的“金飯碗”。
黔南荔波縣小七孔景區附近的王蒙村,村里干凈整潔的街道上總是停滿大大小小的外地車輛,農家特色客棧、飯店客人天天爆滿,有時餐桌都擺到了店外的空地上。
“從4月份開始,每天都會接到預訂電話,幾乎天天都有二三十桌的客人。生意最好的時候,每天有上萬元的收入。”十字街口的景秀農家樂老板羅曉琴笑得合不攏嘴,“這都得多虧政府引導我們這里發展鄉村旅游,讓我們一步步實現致富夢”。
據了解,荔波現已成功開發了鄉村旅游景點15個,發展“農家樂”239家,鄉村旅社58家,鄉村旅游合作社12個,實現旅游扶貧直接和間接帶動脫貧人口2.3萬。
離荔波僅一墻之隔的三都縣怎雷水族村寨,同樣是八方賓客接踵而至,僅今年“五一”期間就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實現旅游收入十多萬元。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為依托的農村區域旅游,它具有小規模、小區域、小環境、小文化、小項目,可持續的獨特賣點,是農村和農民增收的一個新的增長極。”黔南州旅游局局長王明亮表示,“十二五”以來,黔南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了10%以上貧困人口脫貧,旅游脫貧人數達10萬人以上。計劃2015年到2020年,通過旅游帶動全州17%貧困人口脫貧。
好山好水是大自然賜予黔南的最大財富,豐富的民族文化是老祖宗留給黔南的寶貴遺產。黔南鄉村旅游不僅改變了山村貧困的面貌,讓美麗鄉村更加美麗多彩,還實現了帶著農民奔小康的夢。
伴隨著“兩高”(貴廣、滬昆高鐵)時代的到來,旅游資源富集的黔南形成了航空、高速、高鐵等立體化的交通格局。
便利的交通與“快旅漫游”現代旅游體系的構建,黔南的旅游經濟效益將會大幅提升,更多縣區的鄉村旅游通過轉型升級步入高級形態,迎來屬于黔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篇章。 (柳智芳陸振娟)